(相关资料图)
【大运走笔】
作者:朱晓帆
晚上十点多的大运村,依旧热闹非凡——国风美妆体验区前挤满了排队体验的外国运动员,一名皮肤黝黑的南非运动员正在描青黛、点花钿,妆化好后还不忘拿出手机自拍欣赏,更是给展台当起了推销员。
夜晚在大运村走走逛逛,体验体验新津编绳、成都皮影、夹江年画这些中国非遗制作技艺,是不少外国运动员最爱做的事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奇和向往,吸引着他们在各个展台前驻足观赏,流连忘返,对这些非遗技艺啧啧称赞。
这些传统技艺的体验,再加上本届大运会上随处可见的成都传统元素,激发了不少运动员探寻这座城市文化的欲望。大运会开幕式已经过去三天,但提到开幕式上的种种,外国运动员依然惊叹于“太阳神鸟”的倒计时、三星堆青铜立人、蜀绣制成的引导牌等充满神秘又极具美感的瞬间。国风的魅力,使得“在这座城市走一走,看看这里的人,体验体验这里的文化”成为许多运动员赛后的必打卡项目。
了解一种文化、爱上一种文化、传承一种文化。在大运会的武术赛场上,那些身着唐装、手绑束腕、金发碧眼的外国选手的表现惊艳四座,那一招一式,绝非一日之功:来自中国台北的陈岳禧练武已有14年了;法国选手埃文·德鲁奥·洛安因为成龙的电影爱上了武术;来自美国的刘岳青是斯坦福大学的一名学生,除了上课做实验,她的课余时间都留给了练武和推广武术的公益活动……可以说,能在外国运动员身上看到对武术的这份坚持和热爱,很是珍贵,这也刚好诠释了文化与竞技的“双向奔赴”。
除了竞技交流,中国传统文化也成为各国运动员缔结友谊的重要纽带。在大运村,随处可见运动员交换徽章、吉祥物的场景:从这些小物件上了解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内涵,再聊到当地的风土人情,最后互加好友相约“下次见”。跨越国际的友谊,就这么来了。
喝盖碗茶、打太极、模仿成都话、学川剧变脸……无一不是给参赛的运动员们带来一场中国式美学的沉浸体验。传统文化流量密码不在于眼花缭乱的舞台美术和限量版的文创产品,这些华丽的外衣下,能打动人心的内里还是在于如何解读、如何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,如何采用恰当的方式激发国际友人们内心的文化认同。
国际交流早已不被语言和文化所限制。国风在大运会的“再破圈”告诉我们,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,等待着我们焕发它们新的活力。我们乐见中国文化能够如此的诗意绽放,更期待全世界通过大运会这个舞台,看到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。
关键词:
相关文章
热点图集
-
1郑州市杨金路街道开展社区宣讲:珍爱生命 谨防溺水
-
2药明康德半年净利创新高股价大涨,“北水”、葛兰二季度已大幅加仓
-
3上海海港U17队夺冠!2023中国(上海)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圆满落幕
-
4贾利军到乡村振兴帮扶联系点晴隆县开展主题教育宣讲
-
5西南地区首个!成功并网
-
6师建兴要销量 李瑾南要口碑 东风风神皓瀚要原地起飞?
-
7银华富裕主题A:百亿基金经理焦巍掌舵,近一年浮亏27%,去年管理费净赚2.63亿元
-
8锦江航运7月14日上交所首发上会 拟募资30.25亿元
-
9海尔智家(06690)7月7日耗资约908.83万元回购40万股A股
-
10金针菇的种植方法 金针菇的种植方法图片